中華民國111年6月30日
文˙陳群芳 圖˙莊坤儒

 

八家科技巨擘組成台灣氣候聯盟,一起為地球的永續而努力。
八家科技巨擘組成台灣氣候聯盟,一起為地球的永續而努力。


台灣八家具科技領導地位的企業,包含友達、台達電、台積電、台灣微軟、光寶科技、宏碁、和碩聯合科技、華碩電腦,不僅早已啟動低碳轉型,帶來符合未來需求的產品;懷著使命感的他們,更共同組成台灣氣候聯盟,分享減碳經驗,並攜手供應鏈,全面啟動淨零轉型,為世界帶來改變。


去(2021)年在英國舉行的COP26氣候峰會的會場裡,一場名為《資通訊產業氣候行動》的記者會暨論壇格外引人注目。由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與英國氣候倡議組織Aldersgate Group秘書長Nick Molho公開對談,分享台灣氣候聯盟的成立,討論台灣資通訊產業的科技創新將在氣候議題上扮演重要角色。並透過線上論壇,分享聯盟創始成員、同時也是台灣科技巨擘的八家企業,在邁向淨零路上的成果及目標。這個由台灣企業為共同抵抗氣候變遷而組成的聯盟,正式在國際亮相,向世界展現台灣科技產業的淨零決心。


從高爾夫到氣候變遷

自2000年以來,國際上討論氣候變遷的熱潮就沒停過,當有越來越多國家許下淨零承諾,歐盟也將在2026年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俗稱碳稅),再加上國際品牌如蘋果,宣示要在2030年將全球營運、供應鏈和產品生命週期實現碳中和。身為蘋果重要供應鏈的台灣科技產業,體悟到綠電供應、低碳生產等勢在必行。


身為氣象專家的彭啟明,十多年前成立了天氣風險公司,和台灣九成的科技產業一樣,都是台北市電腦公會的成員。經常有機會與科技產業老闆交流的他,笑說早年老闆們都向他問天氣,因為要打高爾夫球;但這幾年他明顯感受到產業界裡的氛圍有了轉變,老闆們紛紛跟他聊起氣候變遷。面對貿易市場的競爭,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國際氣候倡議組織,如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百分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國際電動車倡議(EV100)等,老闆們深深明白減碳成了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然而,他們也觀察到,台灣社會普遍還未認知氣候變遷將帶來的衝擊,於是幾位有志一同的企業老闆,懷抱著對氣候行動的十足熱情,八家台灣領頭企業創組了「台灣氣候聯盟」。

 

台灣氣候聯盟的創始成員,在2022智慧城市展以「淨零共好館」為主題,分享企業的淨零作為,並展示當前最新低碳科技產品。
台灣氣候聯盟的創始成員,在2022智慧城市展以「淨零共好館」為主題,分享企業的淨零作為,並展示當前最新低碳科技產品。


團結來淨零

然而聯盟的成立,除了起心動念,還需要一些推波助瀾的力量。例如,前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Catherine Nettleton,就引薦了台灣氣候聯盟與英國的倡議組織Aldersgate Group會談,了解英國類似的NGO組織是如何運作。彭啟明表示,Aldersgate Group是跨產業組成的團體,會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提出組織的看法,並成為產業與政府、民間對話的橋梁,告訴大眾,產業將怎麼做,而政府與民間又能怎麼做,「因為氣候變遷絕不是一方說了算,需要大家一起做,Aldersgate Group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因此,台灣氣候聯盟積極的與其他組織對話,原本單打獨鬥的企業們,能經由聯盟的平台共享經驗,更宏觀也更有效率的朝淨零邁進。


彭啟明表示,聯盟成員間的同儕效益,無形中也能互相督促,產生正面的善循環。像是台積電規劃2025年達成排放零成長、2050年達淨零排放;台達電承諾2030年百分之百使用再生電力,並達到碳中和;宏碁和華碩電腦以2035年達成百分百綠電為目標;友達則是2050年,並要在2025年較2018年減去25%的碳排放量等。聯盟成員相繼加入RE100,成為全球電子產業的標竿企業。


淨零不是一蹴可幾

今年三月,台灣氣候聯盟舉辦了一場名為「攜手臺灣ICT供應鏈邁向淨零未來」的國際論壇,與現場300多位台灣電子供應商代表分享氣候行動的急迫性,以及聯盟成員的淨零經驗。


其中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就提到,台積電早在2016年就成立節能減碳委員會、2017年成立再生能源專案、2019年成立碳權開發專案,然後在去年規劃出淨零路徑。在台積電宣示淨零之前,其實也經過五六年時間的整理,顯示淨零雖刻不容緩,但仍必須紮實地從碳盤查開始、改善綠色製程、使用綠電等各方面著手,不是一蹴可幾。


何麗梅強調,台積電雖是用電大戶,但其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卻能為全球的使用者節省四倍的電力。她也希望透過台積電穩定購買綠電,帶動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台積電兩年前就在內部發起ESG Award,鼓勵員工提出永續的好點子,也表彰同仁對ESG的熱情投入。例如,獲得2021卓越影響獎的智慧冰水系統,每年能節省1.85億度的用電、9萬7,000公噸的排碳量。今年台積電還在線上打造了獲獎提案3D展覽館,公開分享30個獲獎案例,讓社會能累積永續創新的知識財。其他像是台積電在台中科學園區建置的「零廢製造中心」,預計明年營運等,都顯示了台積電在淨零行動上的不遺餘力。

 

台積電在「台積電供應商永續學院」網路學習平台,以雙語、互動式課程,無償分享淨零經驗,盼更多人加入永續行列。(圖片來源:台積電供應商永續學院官網)
台積電在「台積電供應商永續學院」網路學習平台,以雙語、互動式課程,無償分享淨零經驗,盼更多人加入永續行列。(圖片來源:台積電供應商永續學院官網)


減碳也能是商機

創立不久便遇上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很早便深感地球資源的有限。台達電董事長暨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海英俊表示,台達身為電源與能源管理領導廠商,致力提升電源供應器的效率,便是為地球節省資源和能源的方式之一,「從以前的60%,現在已提升至90%以上,甚至部分電源產品高達98%、99%。」海英俊提醒,許多人都有迷思,認為減碳都是費用,像是繳碳稅、投資新設備等,但台達電以營運績效來證明,減碳也能是商機,有效率的產品能讓客戶和公司都受益。從2010年至2021年,台達電的高效節能產品方案已累計為全球客戶節省359億度電,大約減少1,901萬噸碳排。


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表示,台達電的業務目標與永續發展緊密結合,「以電力電子核心技術為基礎,近年也聚焦『電動車』、『儲能與微電網』、『智慧綠建築』等領域,呼應了淨零趨勢。」其中,建築是全球能源消耗最主要場域,台達電透過自建廠辦及捐建校園建築來實現綠建築的理念。


例如,早在2011年捐建的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就採用了適合亞熱帶濕熱環境的設計,包含大屋頂、綠屋頂、深遮簷、多風口、浮力通風等,達到降溫效果,一年有長達五、六個月不用開冷氣。此外,大量的自然採光,搭配太陽能光電板,落成之時原預計比同類建築省下65%用電量,經過十年良好維運,如今節能率已高達86%,實踐了台達電的經營使命「環保、節能、愛地球」。


這棟被譽為綠色魔法學校的建築,不僅榮獲美國綠建築協會(LEED)白金級標章,近期也被收錄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六次評估報告中,作為建築專章的案例,成為全球建築物減碳的典範。

 

有綠色魔法學校之稱的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啟用超過十年,節能績效從最初65%提升至86%,可作為全球減碳技術參考。(台達電提供)
有綠色魔法學校之稱的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啟用超過十年,節能績效從最初65%提升至86%,可作為全球減碳技術參考。(台達電提供)


以大帶小,攜手邁進

彭啟明表示,以淨零為目標的減碳成本,估計要花上企業營收的1~3%,所以對大部分的企業而言都是非常大的壓力。而聯盟成立的目標之一,便是藉由創始成員的示範與提攜,帶動底下數萬家的供應商開始行動。


像是台達電就積極鼓勵供應商節能,除了在「台達供應商行為準則」納入氣候變遷章節,提供專業教育訓練資源,也帶領廠商展開碳盤查。透過ESG問卷發送、供應鏈議合等方式,與供應商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互動,再依其能力與風險等級,訂定下一步推動計畫。


而台積電在全球責任供應鏈管理平台「Supply Online 360」上,建立了開放的學習平台「台積電供應商永續學院」,將公司經營與治理經驗等學習資源分享給供應商與大眾。以互動式的課程設計,內容涵蓋了勞工人權、環境保護、資訊安全、供應鏈永續策略等,還以中英雙語呈現,擴大受眾。


彭啟明表示,聯盟在成立之初,成員間就已有共識,不做張燈結綵的活動,要務實地對淨零做出貢獻。聯盟將與清華大學合作開設台灣氣候學院,找來深耕永續的業師,提供產業第一線的資訊,也將邀請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地的國際講師,加深與國際的對話與連結,掌握世界局勢。彭啟明進一步指出,聯盟希望導入碳資產管理的概念。他舉國外的例子,當碳有了價值與市場機制,有空地的農民能透過種植森林,得到額外收益。當把氣候變遷視為產業,年輕人便有機會創想新的科技,促進淨零的發展。


淨零並非天方夜譚,需要新的方法與思維。誠如總統蔡英文在世界地球日的永續設計行動高峰會裡所言,「長期的減碳要依賴新的技術帶來更多突破,台灣的科技優勢具有全球競爭力。」淨零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台灣科技產業組成的台灣氣候聯盟,將齊心加速它的實踐。

 

台灣氣候聯盟攜手ICT產業的供應鏈,希望能共同扭轉全球氣候危機,引領科技產業從低碳走向淨零。(台灣氣候聯盟提供)
台灣氣候聯盟攜手ICT產業的供應鏈,希望能共同扭轉全球氣候危機,引領科技產業從低碳走向淨零。(台灣氣候聯盟提供)


以上全文轉載自台灣光華雜誌第四七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