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2年3月27日
文˙郭美瑜 圖˙林旻萱 

 

營養午餐已從營養好吃,提升為講究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料理。
營養午餐已從營養好吃,提升為講究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料理。


經濟美味的營養午餐,常令畢業生懷念不已。近年,台灣的學校營養午餐,在公私協力的推動下,逐漸從吃飽,發展為講究美味及健康,並朝向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邁進。無論貧富,學童均等享用校餐、接受營養教育,而校餐還促使農民轉作無毒或有機耕種,涵納了社會與文化層次,成為公民集體實踐SDGs的場域。


日劇《女王的午餐》,女主角、米其林三星主廚星野光子走進校園,以高超的廚藝及創意,利用有限的經費與食材,創作出一道道令學童驚呼的「最棒的午餐」,觀眾看得也垂涎三尺,校餐中的咖哩,還成為她開業街頭小吃的靈感來源。


十多年前,英國女童瑪莎佩恩(Martha Payne)曾公開學校的「不良」午餐而引起重視並改善;英國名廚奧立佛、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都曾倡議膳食革命,呼籲提供健康的學校午餐,顯見學校午餐不僅是一頓飯,也是普世關注的議題。

 

台灣學校的營養午餐普及率已達100%。
台灣學校的營養午餐普及率已達100%。


校餐普及率百分百

台灣國中小的營養午餐始於1950年代,1982年教育部才正式推出午餐計畫。歷經20年演進,2002年《學校衛生法》公布,由營養師把關、督導校餐執行,並提供營養、食農教育,確保餐食營養均衡。


另外,農委會補助學校午餐食材採用國產、可溯源農產品標章,教育部則訂定午餐內容基準,建置校園午餐食材登錄平台,各校午餐菜色一目瞭然。財政充裕的縣市,每周還供應有機蔬菜、有機米。


民間團體例如大享食育協會、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等,也加入提升校餐品質行列,舉辦學校營養午餐大賽,讓校餐擺脫油膩與重口味,變得營養又可口。


教育部統計,全國3,368所國中小,營養午餐每餐自付額從32元至50元不等,弱勢童全額補助,營養午餐的普及率高達100%,遇緊急危難者也從寬認定,讓學童不致餓肚子。


2022年法籍YouTuber KU在他「KU'S dream」酷的夢頻道公布「台灣營養午餐讓法國高中生超驚訝」影片,端出的台灣學校營養午餐菜色,蕃茄炒蛋、滷蛋、青江菜、芋頭球、愛玉凍、玉米濃湯,讓許多試吃的法國學生讚不絕口。

 

秀峰國小的午餐多採用鄰近地區產出的食材,營養師楊蕊萍(左)與校廚正在整理時蔬。
秀峰國小的午餐多採用鄰近地區產出的食材,營養師楊蕊萍(左)與校廚正在整理時蔬。


供應蔬食、異國料理

在教育現場,台灣學校的營養午餐菜色更具巧思,不只使用在地食材、與生態環境連結,還提供異國、蔬食料理。


為探訪學校如何製作美味的學生午餐,《光華》團隊來到大享食育協會於2018年舉辦午餐大賽的冠軍學校——新北市汐止區大尖山下的秀峰國小。曾在飯店、大型炸雞連鎖店、醫院工作的學校營養師楊蕊萍,23年前來到秀峰,現帶領八位秀峰的「阿嬤兵團」,張羅全校76個班級、2,098份師生午餐,僅5人沒訂餐,訂餐率高達99.7%。


我們到訪這天的菜色是三菜一湯加水果,主菜咖哩瘦肉,配菜是小黃瓜拌洋菜絲、當令時蔬菠菜,湯品是腐皮、洋蔥加味噌所熬煮的主廚味噌湯,搭配紅藜飯,飯後水果是當季盛產的棗子,另也供應蔬(素)食餐。因部分學生來自新住民家庭,該校也提供異國料理,像這道咖哩瘦肉,將馬鈴薯替換成地瓜並添加魚露,就成了道地的越南咖哩飯。


廚房裡咖哩味飄香,因咖哩瘦肉不只是咖哩,還很豪邁地加入了薑黃、日本佛蒙特咖哩,用料不馬虎。楊蕊萍說,每餐學生自付45元,加上政府補助使用國產認證食材每餐10元,總計55元。採訪時年關將近,隔天有應景的「佛跳牆」,楊蕊萍很自豪地說:「有人想訂購作為年菜。」

 

農委會推出學校午餐採用三章一Q認證的國產食材補助政策,引領許多農友轉而採用友善耕種法。
農委會推出學校午餐採用三章一Q認證的國產食材補助政策,引領許多農友轉而採用友善耕種法。


校餐攸關學童健康

楊蕊萍還帶我們巡禮校園的可食地景,隨後迅速換上「戰袍」趕到教室,為學童解說營養教育。曾奪得2018年大享首屆台灣午餐大賽冠軍、食育教學卓越獎的她,引用《台灣癌症基金會》「三蔬二果魔法石戰記」影片,以「會使人致病的肯瑟魔王侵襲村莊,勇士們如何應戰」的劇情,生動地解說攝取彩虹蔬果579的重要性,加上活潑的課程設計,小二學童聽得津津有味,全無冷場。


楊蕊萍向我們分享設計童餐的「眉角」,她說,除了營養美味,還要講究色香味。為了降低食物里程及採購成本,她大量使用鄰近學校的汐止、金山、三芝、三峽、桃園產蔬果,較遠的是雲林產銷班的契作蔬菜。


午餐時間,值日生從穿堂抬來午餐,有學童負責打菜。我們觀察,多數學童吃得津津有味,剩食不多,有人續飯、有人愛咖哩,還有學童說:「喜歡吃青菜。」


楊蕊萍說,健康就是國力,好的營養午餐可以延緩老化及疾病,進而減少國家的健保支出,學童也可以從餐食中瞭解異國文化。

 

營養師楊蕊萍在營養課中,為學生解說「蔬果579」及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營養師楊蕊萍在營養課中,為學生解說「蔬果579」及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校園農場,實踐食農教育

南台灣的高雄仁武國小營養師許淳善,於2021年參加大享舉辦的第四屆台灣午餐大賽獲得亞軍。位於工業重鎮仁武區,當地煙囪林立,10年前就納入環保教育,校園內並設置許多環保設施,例如蒐集雨水的雨撲滿、太陽能發電的餐車,校園還開闢「一畝田」,種植許多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美濃特產的白玉蘿蔔、紅蘿蔔、青花菜(綠花椰)、芝麻葉等。


這天,櫻桃班老師吳佩娟正在教學童認識PM2.5對健康的影響,學校營養師許淳善則適時解說白玉蘿蔔的營養成份,學童在問答之間迅速地認識空污來源,增加環保知識。


下課時間,師生們興沖沖帶著鏟子到一畝田「鏟」蘿蔔,怎料許淳善示範「拔蘿蔔」,他抓著蘿蔔莖葉旋轉兩下,蘿蔔就輕鬆出土了,惹得眾人哄堂大笑。幼兒園設計了讓學童參與蘿蔔採收、清洗,到送入廚房刨絲的一系列課程,接著就等待校廚將蘿蔔變成下午的點心——蘿蔔糕了。

 

學校午餐時間到,小學生變身小小廚師,幫同學打菜。
學校午餐時間到,小學生變身小小廚師,幫同學打菜。


蝸牛群一夜啃光蘿蔔

這是櫻桃班第三次種植白玉蘿蔔,卻是首次成功。吳佩娟說,第一次遭蝸牛啃蝕,第二次在田裡灑鹽,第三次才在校廚的指導下,以破碎蛋殼當做土堆圍籬,阻隔蝸牛大軍於一畝田之外。「曾有一天在菜圃旁捕獲80隻蝸牛的紀錄。」


仁武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張淑敏說,每天上午八時,幼童利用半小時照料栽種的作物,藉由種植、照顧與觀察,讓學生知道食物得來不易,培養惜食觀念,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與土地產生連結。今年校舍將改建,師生將易地上課,有學生想帶走一畝田的土壤,「可見種出感情了」。

 

仁武國小附幼的櫻桃班學生採收親自栽種的白玉蘿蔔。
仁武國小附幼的櫻桃班學生採收親自栽種的白玉蘿蔔。


美味午餐改善挑食

我們造訪仁武當天,校餐菜色有宮保雞丁、菠菜、三色豆。宮保雞丁的配菜小黃瓜以糖漬殺菁,烹調時才能保持翠綠色澤,雞肉事先醃漬,肉質才會水嫩不柴;許多人嫌棄的三色豆,他將澱粉類的青豆換成富含蛋白質的毛豆,口感果然有差,還有學童稱「最愛吃三色豆。」


許淳善還具餐飲學專長,他設計的菜單除講究顏色繽紛、口味不衝突,更納入專業的烹調手法,調味料也要求定量,以保持口味一致。


「剩菜天王」之苦瓜、茄子等,在仁武卻是可口的菜色。許淳善利用苦瓜燉雞湯,不吃苦瓜的學生可喝湯,茄子加肉末拌炒成肉燥茄子,很下飯。


營養午餐不僅是一餐飯,也是生命的體驗與學習。吳佩娟說,學童要設法克服吃下不愛吃的菜餚,例如配飯吃、配水喝、小口吃,雖然也有人放棄,但從一餐飯可以培養孩子面對逆境與挑戰的方法。

 

日本茨城縣美乃濱學園的營養教師保立貴博,透過線上會議,向彰化縣鹿東國小學生介紹他設計的午餐菜色。(李鳳慈攝,彰化縣鹿東國民小學提供)
日本茨城縣美乃濱學園的營養教師保立貴博,透過線上會議,向彰化縣鹿東國小學生介紹他設計的午餐菜色。(李鳳慈攝,彰化縣鹿東國民小學提供)


營養午餐的國民外交

近年,校餐也成為「國民外交大使」。大享推動台日學校交換午餐菜單,日本茨城縣美乃濱學園營養教師保立貴博,配合台灣政府贈送的香蕉,並參考台灣學校營養師設計的菜單,端出台式炸雞、蒜炒香菇小松菜,另改良嘉義雞肉飯,將手撕雞胸肉絲搭配紅蘿蔔、豆芽菜、高麗菜,變成一道可口小菜,令學童胃口大開,校方還擬將雞肉絲小菜列入常態菜色。日本學童則回饋,台式炸雞及香蕉太好吃,還有學生直說要將香蕉帶回家。


雲林北港建國國中的學生,享用日本群馬沼田市學校為他們設計的當地鄉土料理,有豆腐飯、和風蒟蒻沙拉、蔥味噌烤雞、日式麵疙瘩湯,搭配蘋果和牛奶。由於日本飲食以食材品項多、刀工細、少量著稱,校廚如臨大敵,最後總算挑戰成功,台灣學生享用後大呼「比平常的午餐好吃百倍」。


參與日韓學校營養午餐交流的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說,相較於日韓飲食的精緻,台灣學校的午餐食材更豐富,還有蔬食(素食)選項,對貧困學童的照顧也很完善,校園午餐食材登錄平台更是「全球特有」,家長上網即可得知學童的午餐菜色,各界還可監督供餐狀況,提升品質。


食材激勵農民轉作無毒有機種植

2022年教育部提高使用國產食材的校餐費補助,每生每餐10元、偏鄉14元。為提升偏鄉午餐品質,也規劃精進菜單、補助學校興建中央廚房、食材聯合採購及送餐事宜,讓偏鄉學童享有與都會區學童同等的飲食照顧。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說,過去農政部門費力推動CAS台灣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農產品(TAP)、有機農產品等友善土地耕種三種標章認證,以及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簡稱三章一Q),但成效有限。直到政府祭出使用三章一Q認證食材的補助政策,農民發現「學生市場是藍海」,轉而大力支持標章認證,紛紛改變生產行為,「從化肥使用轉為無毒、有機耕種,改變的力道相當驚人」。他說,許多台灣農民轉型為無毒、有機耕種,校園營養午餐功不可沒。


聯合國公布的《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內容包括17項核心目標,台灣的學校午餐正在實踐消除飢餓、提供健康福祉、減少不平等、責任消費及生產的目標。可見,校園午餐不僅是一餐飯的意義,也與社會、文化及經濟、環境環環相扣,更重要的是,它已成為公共議題與公民實踐的集體行動場域。

 

學校也可以成為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場域,學生皆有均等機會享用美味、營養的午餐。
學校也可以成為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場域,學生皆有均等機會享用美味、營養的午餐。


以上全文轉載自台灣光華雜誌第四八卷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