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4年6月25日
轉載自
台灣光華雜誌第五十卷第6期
文˙鄧慧純 圖˙法國在台協會提供

 

進化中的台法關係: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的深度觀察
進化中的台法關係: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的深度觀察


2023年8月抵台履新的法國在台協會(Bureau Français de Taipei, BFT)主任Franck Paris,取了一個非常帥氣的中文名字「龍燁」,龍是他的生肖,「燁」則是因為家族姓氏Paris與法國首都巴黎同名,象徵著巴黎美麗「光之城市」的盛譽。


龍燁曾是法國總統馬克宏的外交顧問,長年投注在非洲事務,而有「非洲先生」的美稱。從非洲轉移陣地到亞洲台灣,背後的動機,他寓意深遠的說:「因為台灣的未來將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龍燁驚豔,在小琉球可以與海龜如此親近。(林旻萱攝)
龍燁驚豔,在小琉球可以與海龜如此親近。(林旻萱攝)

 

台北的便利與自然無縫接軌,是龍燁想推薦的體驗。
台北的便利與自然無縫接軌,是龍燁想推薦的體驗。


主動請纓派任台灣

行程滿檔的龍燁,剛從上一個會議中脫身,旋即到會議室與我們話家常。先前沒有任何亞洲經驗,但卻選擇到台灣?他的回答出乎意料之外,他說,是「主動」請纓來台灣的。「我認為台灣是全球地緣政治的『實驗室』」,台灣正面臨著許多威脅,無論是地緣政治的挑戰,或是外部勢力的挑釁,然而,「這裡(台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擁有獨特的民主經驗,並且在威權競爭者壓力下仍堅守著民主價值。」


他也直白地坦承,工作太忙了,與上個職務異動的過程中,沒時間做多少準備,就到台灣了,連中文都沒時間學,為此感到抱歉,中文還如此初階。他和先前駐台代表紀博偉(Benoît Guidée)是朋友,當和紀博偉聊到調派台灣,紀博偉給他的第一句話是:「哦,你太幸運了!你真的太幸運了!」帶著這句祝福的話,他就降落台灣了。

 

台灣東部山海交融的景象,讓龍燁想起了故鄉,令他記憶深刻。(莊坤儒攝)
台灣東部山海交融的景象,讓龍燁想起了故鄉,令他記憶深刻。(莊坤儒攝)


經驗.驚豔的台灣

近兩年的時間,已經走訪台灣多處地方的龍燁,說起了台灣的東海岸特別讓他記憶深刻。


他的家族來自科西嘉島,曾經他以為世界上少有地方能像科西嘉一般,在短距離內可見蔚藍大海與高聳的群山,直到遇見台灣的東海岸,山海交融的壯麗景色,像極了他的故鄉,不同之處是那點綴在其中的熱帶植被,這景象深深烙印在他的記憶中。


另一個讓他驚豔之處是「台北的便利與自然無縫接軌。」在台灣,你可以在一小時內,從「都市叢林」進入真正的叢林,這種從繁華大都會到壯麗自然的無縫銜接,是台灣最獨特的體驗之一。


還有他在小琉球潛下海與海龜共遊,僅隔十公分的距離,欣賞牠們在海裡優游的景象,感受到台灣自然生態的美好。


龍燁在台灣加入足球隊,讓他對台法文化差異另有觀察。「在法國踢足球,球員總是會和裁判爭論不休,這雖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已經成為比賽的一部分。但在台灣,沒有人會去質疑裁判的判決,這讓我也不得不克制自己,因為我不想打破台灣的規則和氛圍。」這段經歷讓他對台灣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體會到台灣人對於規則的尊重,以及整體社會較為和諧的氛圍,對於來自較為直接、習慣辯論的法國人來說,確實需要時間去適應。


會怎麼向法國朋友推薦台灣呢?他首推的反而是「人」,「當有朋友來訪,我首先會介紹我認識的台灣朋友,我認為這是最有趣的體驗之一。透過與台灣人互動,他們可以真正感受到台灣人的思維方式與熱情好客。」

 

龍燁認為台灣與法國是同為美食激動不已的民族,他也分享了他喜愛台灣的芒果冰和小籠包。(林旻萱攝)
龍燁認為台灣與法國是同為美食激動不已的民族,他也分享了他喜愛台灣的芒果冰和小籠包。(林旻萱攝)


同為美食激動不已

龍燁也分享他對於台灣與法國的文化觀察,他一口說:「我認為共同點之一就是對美食的熱愛,把飲食文化視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台灣人和法國人可能是世界上唯二可以整天談論美食的民族,甚至會根據美食來規劃假期,「我曾經以為法國人是世界上最痴迷美食的民族,但在這方面,台灣人完全可以與法國人一較高下。」


他對於食物也是全然的開放心胸、樂於嘗試,最喜歡芒果、小籠包。他分享,特別是深入台灣鄉間或是原住民部落時,會發現許多獨特的植物、蔬菜,這些幾乎在歐洲不曾見過,「現今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逐漸標準化,想在一個地方找到全然陌生的美食體驗,其實越來越困難。」但台灣卻依然保有這種驚喜感。


是否膽敢嘗試台灣的臭豆腐?他說:「臭豆腐OK,但不要天天。」

 

來到台灣,龍燁經驗了許多他以往不曾經歷的,圖為他穿上法國隊車衣,代表法國隊參與在日月潭舉行的「L’Étape環法挑戰賽」。
來到台灣,龍燁經驗了許多他以往不曾經歷的,圖為他穿上法國隊車衣,代表法國隊參與在日月潭舉行的「L’Étape環法挑戰賽」。


外交工作的轉變 

在其他媒體的訪談中,龍燁曾闡述自己成為外交官的契機。學生時期的他參與了歐盟的「伊拉斯莫斯計畫」,是第一批選赴國外就讀的學生,在英國、澳洲的經歷開展了他的視野與抱負,也讓他矢志成為一名外交官。


公職初期他被派往非洲仍處於戰爭中的地區,負責與當地各方勢力對話,並嘗試在對立的陣營之間搭建橋梁,促成所謂的維和行動(peacekeeping operations)。接著在布魯塞爾的歐盟機構工作了四年,與各國外交官交流溝通,討論成立歐洲軍隊的可能性是他重要的任務。


昔日外交工作的重點大多集中在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以及大量的多邊談判。隨著時局的迭變,龍燁解釋,當今的外交事務轉為更多關注社會與社會之間的連結,及如何更廣泛的在各領域建立聯繫。


在台灣的工作,龍燁表示他有將近一半的時間花在籌辦各類活動上,像是舉辦「法國生活節」、「台灣法語節」、「台北國際書展」等。日前最具歷史與知名度的自行車賽事「L’Étape環法挑戰賽」首度來到台灣,他也穿上法國隊車衣,騎著自行車參賽,並且努力完賽,「別讓自己表現得太遜,」他笑著說。


他還上電視節目接受訪問,「對一名外交官來說,這並不容易,因為我們並沒有受過這方面的專業訓練。」但這是外交工作不同的面向,每個階段都帶來截然不同的體驗,這也讓這份工作變得格外有趣,「我很享受這份工作,因為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有新的學習。」

 

龍燁在台灣加入足球隊,讓他對台法文化差異另有體會與觀察。
龍燁在台灣加入足球隊,讓他對台法文化差異另有體會與觀察。


台法交流進化中

在台灣提起法國,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跟你說起他與法國的一段緣分。說到電影,大家會想到坎城影展,而台灣出身的導演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等,都曾站上那榮耀的殿堂。法國經典童話《小王子》裡狐狸與玫瑰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文青們幾乎人手一本大文豪巴爾札克的著作;此生必遊城市一定有巴黎;台灣還有超過20多年歷史的法文專門書店「信鴿書店」;新世代更透過YouTuber,如Anna、吉雷米、酷Ku、LOUIS、馮韋元等法國網紅,認識台灣與法國文化的內涵,對法國多了一份熟悉感。


台北每年舉辦的「白晝之夜」,響應自法國巴黎的夜間藝術祭,是一整晚不睡的藝術狂歡。2024年奧運在法國巴黎舉辦,台灣除了選手登上競技場,也共襄盛舉「文化奧運」的盛會,是拉維特園區藝術總監馬澤里主動邀請的。


國科會與法國法蘭西自然科學院合辦的「台法科技獎」,已舉辦了26屆。文化部與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自1996年起每年合辦「台法文化獎」,獲獎者包括譯介多本台灣文學至歐洲的關首奇、長年投入南島語研究的語言學者齊莉莎、專精台灣研究學者高格孚等等,藉由他們的成就,加深雙方的互動,也為台灣開拓國際理解與支持。


近五年來,幾乎每年都有法國代表團接力訪台,彰顯台法之間的友好關係與合作。龍燁也透露他的觀察,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台灣官員訪問歐洲,對歐洲有更多的投資。在戰略決策面上,許多派駐歐洲的官員返台後擔任要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現在正是提升台灣與歐洲關係的獨特契機。」

 

「台法文化獎」成為台灣與歐洲間的重要橋梁,也為台灣開拓國際理解與支持。(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提供)
「台法文化獎」成為台灣與歐洲間的重要橋梁,也為台灣開拓國際理解與支持。(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提供)

 

已有20多年歷史的法文專門書店「信鴿書店」,是台灣認識法國的一扇窗。(莊坤儒攝)
已有20多年歷史的法文專門書店「信鴿書店」,是台灣認識法國的一扇窗。(莊坤儒攝)


價值共享,經濟互補

龍燁也談到他在台灣的挑戰。台灣人普遍對法國抱持正面的印象,「雖是好消息,但那只是整體印象的一小部分,我的工作是拓展這種認識。」他曾碰到台灣人告訴他,去法國度假的經驗棒極了,但幾乎沒有人對他說過,與法國科技公司交流如何如何,「我希望能平衡這種認知。」


法國擁有先進的科技、頂尖的大學、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還有強大的半導體產業,「觀察法國和台灣的經濟,雙方其實是高度互補的。」龍燁說,台灣在工業領域擁有獨特的優勢,而法國在創新領域有強大潛力,擁有30家獨角獸企業,強化雙方在產業上的互補互利,將能發掘更多經貿潛力。


以現有的實績,龍燁舉例,日前,台灣企業輝能科技在法國敦克爾克建置超級工廠,計畫量產固態鋰電池,對歐洲電動車產業的未來,台灣將成為重要的參與者。由法商道達爾能源集團及多家法國銀行參與的雲林離岸風場日前正式啟用,幫助台灣發展綠色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這部分法國成為台灣重要的合作夥伴。

 

台北每年舉辦的「白晝之夜」,是響應自法國巴黎的夜間藝術祭。(金宏澔攝)
台北每年舉辦的「白晝之夜」,是響應自法國巴黎的夜間藝術祭。(金宏澔攝)

 

台灣受地主國(法國)邀請參與2024年文化奧運。(文化部提供)
台灣受地主國(法國)邀請參與2024年文化奧運。(文化部提供)


台灣的獨特性

聆聽龍燁在訪談中不時提到「地緣政治」,並常常強調要從整體大局來思考,這是職業外交官格外著重的視角;當話題再回到台灣,他再次強調,「我認為台灣的歷史與未來,將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重大影響。」這影響將不限於亞洲,而可能及於全世界,「我舉個例子」,他說起在非洲的經歷,俄羅斯在非洲介入很深,對許多非洲國家施加了巨大壓力;俄羅斯以慣有的論述告誡非洲國家:「『民主』是西方歐美的產物,與你們無關」;但龍燁駁斥並解釋對此最好的回應是:「不,民主並非西方專屬,你看看台灣!」台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社會,它並不是西方的產物,這是亞洲的民主,是在亞洲生根發展的民主制度。


「如果台灣失去了他的民主基因,我們將很難再找到其他非西方世界的民主典範。」這也是許多台灣友邦共享的認同,「我很高興來到這裡,希望能更深入了解當地的動態,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為台灣的民主發展提供幫助。」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呼應法國生活節,也點起象徵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國旗三色燈。(高雄市政府提供)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呼應法國生活節,也點起象徵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國旗三色燈。(高雄市政府提供)

 

台法的交流互動,彰顯雙邊的友好關係。圖為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歡迎法國參議院萬那杜太平洋島國友好小組主席法沙。(外交部提供)。
台法的交流互動,彰顯雙邊的友好關係。圖為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歡迎法國參議院萬那杜太平洋島國友好小組主席法沙。(外交部提供)。

 

雲林離岸風場於六月進行商轉啟用,法商道達爾將負責技術營運管理,協助台灣發展綠色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雲林離岸風場提供)
雲林離岸風場於六月進行商轉啟用,法商道達爾將負責技術營運管理,協助台灣發展綠色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雲林離岸風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