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4年7月28日
圖.文 /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李育琴 屏東報導
2018年,屏東後灣與飯店業者達成陸蟹棲地「以地易地」開發的創舉,標誌著陸蟹保育近20年的重要里程碑。今(2025)年由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出版《屏東陸蟹,蟹謝您》一書,完整記錄從這段抗爭而起、走向公私協力護蟹的過程,7月18日在屏東市舉辦新書發表會。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表示,本書記錄自2006年起屏東車城後灣面對高級飯店的開發案時,環團與社區共同提出以地易地的創新保育方案。這項作法在屏東縣政府與墾管處的積極協商下,最終獲得開發業者正面的回應與配合,成功保住全台最關鍵的陸蟹棲地,開創台灣首例由民間倡議、公私協力完成的生態用地轉型典範。

18日發表會上,屏東縣政府、墾管處、環團、陸蟹學者和後灣在地居民齊聚一堂。後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尤子鴻表示,後灣陸蟹的保育過程走過衝突與和解,以地易地的成功,說明保育和經濟發展可以取得平衡,而地方居民期待能夠發展立足。期盼往後後灣進入新的里程,讓生態經濟發展的模式可以持續。
後灣陸蟹保育 源自在地居民和志工的行動
發表會開場,長期在後灣推動陸蟹保育和地方文化的「黑貓姐」楊美雲,唱了一首為陸蟹而作的恆春民謠:「月娘光光照大路,戇也生炭兮路愛保護,嘿後灣海邊實在是足幫助,也戇也放子毋免過馬路」。
在20年的後灣陸蟹棲地保育過程中,楊美雲始終不放棄以在地人的身分發聲,且呼朋引伴讓關懷生態的民眾前來響應。他用地方文化展現後灣之美,並化為行動,陸蟹棲地最終成功保護,讓他看見地方永續的未來。

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當時接連守護恆春半島的阿塱壹古道,和後灣陸蟹棲地,串聯全台公民擋下開發案。理事長洪輝祥在新書發表會上回憶後灣的守護行動,最初在2007年,有位生態志工發現海生館旁的林地遭焚燒砍伐,造成大量陸蟹死亡,而通知環團,自此啟動了往後20年的護蟹行動。「如果沒有志工熱心的一通電話,這片珍貴的陸蟹棲地不會被發現,進而保護下來。」
公私協力 成功讓飯店「以地易地」開發
當時飯店開發業者在合法購地下取得開發權,原本要採用異地補償方式,請陸蟹搬家。但洪輝祥說,後灣棲地的獨特和珍貴性是無可取代的,一旦破壞,將危及整個恆春半島的陸蟹基因庫和永續性。經過多次環評過程中與開發業者的辯論抗衡,最終民間團體提出的以地易地方案,獲得認同。
洪輝祥表示,這段努力的過程,官方的協助也不可少。他說是因為台灣有一股可貴的社會底蘊,讓這次民間團體提出的方案,突破了環評的機制,以理性溝通對話找出最正確的方案。
洪輝祥說,「本書回顧這段歷程,見證了的台灣民主最可貴的一頁,這一頁就是台灣的公民主人,可以駕馭享用這片土地的永續性。」

學者:後灣棲地是全世界唯一 陸蟹族群和數量持續增加
《屏東陸蟹,蟹謝您》收錄陸蟹學者劉烘昌所做的後灣29種陸蟹介紹圖鑑。「後灣是墾丁國家公園最重要的陸蟹棲地熱點。」劉烘昌說,30年來在全球調查陸蟹的過程發現,近年各地陸蟹族群數量都大量減少,唯有後灣地區的陸蟹在20年間多次的調查中,族群和數量持續增加,說明了這片棲地的重要性。
「陸蟹在陸地上生活,但是又絕對依賴海洋去繁衍牠的下一代。」劉烘昌說,陸蟹是海洋台灣的代表性物種,台灣最好的棲地就在恆春半島及小琉球,屏東的陸蟹是其他地方無法超越的,因此屏東可以變成全世界保護陸蟹的示範區。
本書由屏東縣政府補助出版,縣長周春米表示,後灣本來就是陸蟹的家,自然資源屬於世世代代的子孫,有責任守護並傳承。因為眾人守護陸蟹,才能留下珍貴的陸蟹棲地,邀請民眾實地走訪後灣,體驗保育成果與在地生活之美。
隨著本書出版,屏東環盟同步推出四場兩天一夜的生態遊程,帶領遊客走入後灣聆聽陸蟹守護的故事,體驗恆春半島生態旅遊與在地之美。
